重慶教育后勤協會 官方網站歡迎您!
摘要:建設節約型社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做好高校節約型校園建設利校利民利國家。高校資產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資產既是“家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障高校教學、科研等不可缺失的硬件。建設高校節約型校園涉及諸多方面,挖掘高校資產的潛在效益不僅能助推節約型校園建設的開展,由于資產潛在效益存在巨大著“時間”和“空間”在建設節約型校園中起著“綱舉目張”的作用。此文以實踐工作者角度,在就目前高校產資產管理工作存在問題,結合自己微薄的經驗就挖掘高,F有資產管理存在的潛在效益談點個人體會與同行們交流。望能引起相關方面的共鳴、共識和重視。旨在為節約型校園建設持續性獻計獻策。
高校資產是保障教學、科研等活動不可缺失的資產,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物質保障資源,也是國家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發揮好高校有限資產(本文資產: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資產)在保障教學、科研等方面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發展,在實現好高校資產可持續效益的同時既利于“增收節支”的經濟活動,更利于學校辦學資產硬件管理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增強。要發揮院校當前有限資產效益的最大化,助推發揮院校資產節約型校園建設的潛在效益已迫在眉睫。筆者認為挖掘好院校資產管理存在的潛在效益,既能為節約型校園建設起著“立竿見影”的作用,又能張現“綱舉目張”的效果, 一、挖掘高校資產管理體制適應高校資產潛在效益發揮的機制。目前高校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是:資產經費投入源于政府(即或是學校自籌資金形成的資產,同樣納入政府管理),使用者管用不管效益,使用權與所有權分離,資產管理多頭化缺乏統一的管理與協調機構使資產管理工作交叉重復相互制約。部門之間遇上難辦的問題扯皮、踢皮球;用人用物使用分離(人員變動后其名下的物品不知去向)。由于學校資產管理體制不適應資產管理機制要求,在實務管理中出現的賬賬、賬卡、賬實分離和實物驗收、實物盤存等存在的不及時性不全面性不完整性問題,以及在資產管理工作中“賬、卡、物”既不建全,對入賬時間不一出現的“未達賬”等問題又沒有得到有效和及時性的解決。同時包括學校資產(因報廢調撥捐和贈等)變動引起的數據管理和核算等方面也存在諸多的問題。制度上要求單位管理資產做到“齊抓共管”成為事實上的“少數人管”或“大家不管”。因此挖掘好高校資產管理體制適應潛力加強資產管理的潛在效益是增強高校辦學發展的需要,理應成為當前乃至持續開展建設節約型校園的必需和必要。 二、挖掘高校負責人重視資產管理程度和力度的潛在效益。盡管《會計法》和《事業單位會計計制度》(含準則)對高校負責人的資產管理保質增值責任作了明確。就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各高校對資產管理組織工作組織及運行與目前國家有關資產管理法規的要求存在的差距現象不可回避。從科學的發展觀看高校領導重視單位資產管理工作和程度和力度存在著潛在效益“空間”和“時間”。就現狀而言,校園資產管理氛圍和意識存有薄弱之處、校園資產的保全和安全程度不高。并沒有真正體現“資金是財產物資貨幣表現”的統一上。不論是學校領導層還是各級管理層,重資產購置資金來源渠道的管理輕資產購置后實物形態的管理;重貴重儀器設備資產采購工作管理輕對這些設備科學性、適用性、節能和環保前瞻性等情況市場調查;重資產購置當前成本管理輕購置資產投入使用后的后續成本管理;重購置資產的現有使用功能輕投入使用后的未來功能;購置行為上重“短期行為”輕遠期行為。就某種角度而言高校負責人(含管理層)重購置輕資產的使用狀況的管理已經成為影響學校資產管理預期目標難以實現的要因素。由于高校負責人(含管理層)對資產管理缺乏應有的管理理念和和樹立應有的資產管理思路,或沒有真正貫徹落實在國家有關資產管理法規上,致使學校資產管理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效益化目標難以實現。單位的資產管理并沒有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要求去辦理,其工作的開展不同程度的沉默在應付接受各級開展的各種檢查和總結(或背書)上,應付資產管理專項審計和校長離任審計(結論和結果)上。我們說高校負責人就學校資產管理的組織和開展具有“二重性”,即既是資產管理工作的領導者又是工作開展的實施者。所以要真正實現好高校資產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效益化目標任重而道遠。挖掘好高校領導重視資產管理的潛在效益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資源。 三、完善現行資產會計管理制度存有潛力。在高校資產管理中從“量”和“價值”構成看,固定資產占較大比重。因此規范和科學管理并做好固定資產工作對高校資產“保值增值”舉足輕重。我們說自負盈虧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為什么要好于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對這一點看法不容質疑),我認為這與當前設計和執行的現行制度有關。盡管原因許多,但與是否提取資產折舊不能說沒有因果關系。目前高校執行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全額管理會計制度),明確對固定資產不實行計提折舊基金管理辦法。如果通過提取高校固定資產折舊管理辦法,一是積累學,F代辦學專用基金的需要,二是需要應運而生的資產管理制度,三是利于經濟手段調節和管理資產浪費,F行制度對固定資產管理的定義條件(即原有物質形態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不變,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使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按固定資產管理),與固資資產的實務管理存有含混之處。在實務中易把大批低值易耗資產列入“大批同類物資”固定資產管理(時間長了,這些易耗品的殘渣都沒有,但仍掛賬反映)。同時上級對資產報廢審批統得過多,管理過死、報廢時間(個例審批時間長達2年以上)過長。制度要求資產管理年終結帳做到帳實相符只是制度而上非落實在行動上(可以說是人為的編表平衡)。另外存在行業高校資產管理制度(含細則)(含區域間)的差異。導致高校與高校之間的資產管理披露的資產信息不一。所以對高校資產會計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補充,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和適用性。完善并發揮好未來的資產管理會計的作用存有潛在效益。 四、建立統一的高校資產管理制度存有潛力。我國辦學高校具有行業辦與專業兼容的特點。但高校的經濟活動和資產管理有著客觀的共性。高校資產是為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提供的實習和見習物質保障。根據高校經濟活動和高校資產管理的保障共性,高校具有的經濟活動和后勤保障的一致性為設立統一的高校資產管理制度可行性和客觀上提供可能。隨著高校辦學現代化步伐的加快,現代辦學不僅要求高校資產參與并成為辦學競爭硬實力、同時對資產的管理水準已成為愈來愈重要的軟實力。高校資產管理無疑受到行業《會計制度》管理制度的影響,但高校具有的經濟活動共性和資產管理目標的共性,需要建立統一的高校資產管理制度(辦法)理應得到財政、稅務、銀行、教育行政管理等部門探索。對資產成本經濟指標的預測、對資產投資回收經濟方案的優選、對資產安全環保存的預期、對資產投資風險的防范和可控因素分析等需要建立一套具有高校資產管理特色的制度用于對國家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子制度。對此有的高校已開始對此已開始了大膽的實踐和探索并已取得了成功的經驗,從效益角度講,發揮好高校資產管理潛在效益中直接的“兩個效益”(即:“資本性效益”和“收益性效益”),建立一套高校統一的資產管理制度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這是適應高校辦學現代化管理經濟活動的需要。 五、提升高校資產管理團隊整體水準存有潛力。從目前高校資產管理人員的能力和水平看來,不均衡性十分顯現。但離上級的要求和高校資產管理的要求有著差距,就此而言有礙于資產管理科學化、效益化和目標化的實現。造成的原因有多方機(如歷史原因等),高校資產管理工作比起財務工作起步較晚,配備的資產管理人員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何提升現有學校資產管理團隊整體水準呢?抓好“兩個建設”建設(即:資產管理隊伍建設和資產管理制度的建設)刻不容緩。抓好資產管理團隊建設并“非一日之寒”。原因之一是學校重財務管理輕資產管理、重財務管理人員培訓輕資產管理人員培訓。按《會計法》規定資產管理人員屬會計人員的范疇,但存在事實上的不一致,F有資產管理團隊中不論是文化層次、職稱和專業知識結構,還是從業人員才藝的“復合型”與財務部門比較剖有差距(就“復合型”型人員而言,資產管理專定比會計管理專業掌握和懂得專業要多等)。由于資產管理要求所具備的人才物達不到工作開展的保障的最低要求,無疑象影響著學校資產管理工作的開展。做好高校的資產管理工作,需要一支“專技過硬、德才兼備、保障有力”的團隊。目前一是要改變資產管理專業知識人員不合理的結構,有計劃有目標的選派熱心資產管理人員參加資產管理專業方面的培訓及“充電”深造,使其通過“短、平、快”培訓中對實際實務(如擁有對設備性能掌握、報廢設備的技術鑒術結論等)的提升;二是把“愛崗敬業、熱心資產管理”人員調整充實資產管理隊伍中來;三是重視好資產管理人員的職稱晉升、福利待遇等方面一視同仁的對待并適度的傾斜于資產管理人員;四是對資產管理隊伍實行“走出去(交流人才)和請進來(引進人才)”方式達到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通過這些“短、平、快”的辦法和措施,必將助于高校資產管理團隊綜合實力的提升。一句話,搞好高校資產管理工作、實現資產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效益化沒有一支與之匹配的資產管理的保障隊伍將無可厚非。否則進行的工作停留“紙上談兵”的務虛上,無從實現在夯實上。就此挖掘好資產管理人員團隊潛在效益并非一朝一日,需要環境和人才物作保障。 六、發揮好審計監督的資產管理潛在效益。發揮好審計監督資產管理的潛在效益,是搞好高校資產管理的方面。目前看似審計監督并參與了單位資產形成和流程(含招標、購進等)全過程,但對資產的實物管理、賬實管理、賬卡管理、報廢管理、人員變動引起的實物變動管理等幾乎是沒有參與或參與的非常少。但這里需要注意的審計監督并等于審計“包辦或替辦”(即監督不僅對過程實施,還要對結果實施)。運用政治經濟學擴大再生產原理發揮好審計對資產管理全程潛在效益監督,同樣需要“空間”的并存和“時間”的繼起。發揮好審計對資產管理潛力效益的監督其作用不可替代,更需要審計監督對資產管理管理的工作進一步規范。 七、挖掘節約招標采購成本的潛在效益。招標投標法對促進招標采購制度的實施、促進公平競爭,加強反腐敗制度建設、節約采購資金,保證采購質量,調整和規范投標招標管理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此不容質疑。但從目前的招標采購(如時間和程序等)成本看,對不合理成本或可控招標的節約成本客觀存在引發著潛在效益的產生。目前進入政府集中采購的招標存現以下現象:一是時間長,二是程序復雜,三是受政府支持地產(即:地方政府產業經濟)經濟發展的影響滿足了招標需求,四是招標方提供的招標資料存有缺陷(如技術參數等不科學不確切等),五是各級從事資產招標的從業人員對招標程序不熟悉對招標政策理解不透(或者說不具備從事招標工作的能力),造成辦事效率低下。這些無疑構成招標直接成本或間接成本(如人力辦公等)的增加(時間成本難以計算)因素。另外對相同技術參數資產的招標,存在政府招標合同價比單位自主招標的合同價要高(類似的不是個例)現象。據我們了解,這是因為投標者按地方規定支付的招標費用(按招標額分檔比率計費)實行“轉嫁”招標方負擔的結果。對這筆費用的發生無疑起著招標政策性成本增加保護性,介于此,取得招標采購成本的潛在效益,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招標方和投標方的通力配合。 總之,建設節約型校園是關“校興我榮”的大事,挖掘好高校資產在管理的潛在效益既是實現高校經濟活動“增收節支”規律的需要,又是適應學,F代化辦學的需要。要實現高校資產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效益化,挖掘好資產管理和使用的中潛在效益,節約資產是建設節約型校園不可替代的內容,只能務實抓好,只要做到體制機制適應好、領導重視成效好、制度完善是保障好、審計監督到位好、資產管理隊伍建設好,在上級資產管理部門的指導下、在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做到實質上的“齊抓共管”,并通過資產管理人員的“踏石留印”工作,挖掘好高校資產管理的潛在效益一定能為節約型校園建設作引領,為實現節約型校園預期目標而給力!
關鍵詞:
|